杨一清既然让学生给带信,信中自然少不了夸赞学生的话,

李东阳读完后便对眼前的后生更为喜爱。他收起信,瞅了眼刚才一直凑在自己边上探头探脑的文哥儿,抬手薅了把他的脑袋,笑道:“往后可不能随便偷看旁人的信。”

文哥儿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。

要是换成旁人,他自然不会胆大包天地偷看,李东阳不同,李东阳和许多人的往来信件都属于半公开状态,遇到特别有趣的还会带到文会上传看。

纯属朋友圈公开可见!

李梦阳能考出个解元,过目忘不忘不知道,一目十行的能力还是有的。他把文哥儿的“大作”读完了,看向文哥儿这个小娃娃的眼神就变得有些复杂。
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文哥儿是正月初一出生,今儿刚好六岁。六岁写起文章来便能这样旁征博引,当真很了不起。

实际上在杨一清那边,李东阳的来信同样处于朋友圈公开可见状态,他们参加杨一清主持的文会时也没少听到李东阳这个“小弟子”的佳作和事迹。

只是人不在眼前,大家都还意识不到六岁是多小一娃娃。现在面对面见了,李梦阳才意识到“六岁”以及“小神童”是怎么个概念。

“我还是头一次瞧见这种叫人耳目一新的看法。”李梦阳望着文哥儿调侃,“若是多攒一攒,说不定可以出一本别开生面的诗话。”

明朝读书人大多最爱读《沧浪诗话》,可以说是大伙品诗的指导方针。

诗读得多了,自己也爱写,比如李东阳写《怀麓堂诗话》,杨慎写《升庵诗话》。

要是文哥儿点评唐诗,李东阳可能还会觉得他还有点不够资格,可要是侃侃宋诗就没什么所谓了,反正大伙都觉得“诗在盛唐”,集体轻慢宋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
像李东阳这位文坛前辈一样什么诗都读一读的,反而是少数。

文哥儿听李梦阳这么一提议,倒是真有些意动。

今年他可是王六岁了,该给王六岁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。看看去年的王五岁还蹭了本《几何学》的二作呢,王六岁怎么能输给王五岁!

文哥儿道:“师兄的提议很棒,我要是攒够了稿子,一定出一本专讲美味的诗话。到时候师兄你可要给我写序!”

这一声师兄叫得顺口至极,李梦阳都差点没反应过来。

仔细一琢磨,杨一清算是他老师,李东阳算是他师伯,文哥儿这么喊倒也没错。就是算算文哥儿的老师数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#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到的#内容#中#间#可#能#有缺失,退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读#全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,或者来:d#a#m#i#x#s#.b#i#z

章节目录

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第 520 章